全国服务热线
冷干机用散热器(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)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热交换与制冷循环,通过冷却压缩空气使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并排出,从而获得干燥的压缩空气。其核心流程及散热器的作用如下:
一、核心工作流程
预冷却(热交换)
高温高湿的压缩空气首先进入空气-空气热交换器(预冷器),与已干燥的低温出口空气进行热交换。
散热器作用:预冷器中的散热器通过管壁传导热量,初步降低压缩空气温度,减少后续制冷系统负荷,提升能源效率。
制冷系统冷却
预冷却后的空气进入蒸发器(制冷系统的冷端),与低温制冷剂(如R134a、R404A)进行热交换。
制冷循环步骤:
压缩机:将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。
冷凝器(散热器):高温制冷剂通过冷凝器(风冷或水冷型)与外界环境散热,液化成高压液体。
风冷型:依赖散热器表面与空气的对流散热,需定期清洁积尘。
水冷型:依赖冷却水循环散热,需控制水温(≤32℃)和水量,防止水质结垢。
膨胀阀:液态制冷剂节流降压,变成低温低压的湿蒸气。
蒸发器:低温制冷剂吸收压缩空气热量,使空气温度降至露点(通常2-10℃),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。
气液分离与排水
降温后的空气进入气液分离器,通过离心力或挡板设计分离冷凝水。
散热器辅助作用:分离出的水通过自动排水器排出,散热器确保排水系统与压缩空气隔离,防止二次污染。
再热(可选)
干燥后的低温空气返回空气-空气热交换器,与入口高温空气热交换,升温至接近环境温度。
散热器作用:避免出口管道结露,降低压缩空气相对湿度,提升压力露点。
二、散热器类型与工作原理
冷凝器(高温侧散热器)
风冷型:通过散热器表面鳍片增大散热面积,依赖风扇强制对流散热。
优点:结构简单,无需冷却水。
缺点:受环境温度影响大,高温或散热不良时压力易升高。
水冷型:通过冷却水循环带走热量,散热器为管壳式或板式换热器。
优点:散热效率高,受环境温度影响小。
缺点:需控制水质,防止结垢堵塞。
蒸发器(低温侧散热器)
壳管式/板翅式:制冷剂在管内或翅片间流动,吸收压缩空气热量并汽化。
散热器作用:确保制冷剂与空气高效换热,使空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。
三、关键参数与维护
压力控制
冷凝压力:通常≤1.5MPa(以R22为例),长期超压会缩短压缩机寿命。
蒸发压力:通常维持在0.4-0.55MPa(表压),对应蒸发温度0-8℃,确保压缩空气露点达标。
异常处理:
压力过高:检查冷却水量、水质、冷媒量或管路堵塞。
压力过低:检查冷媒不足、膨胀阀开度或蒸发器结霜。
维护建议
风冷型:定期清洁散热器表面积尘,确保风扇运转正常。
水冷型:定期除垢,控制冷却水温和水量,防止结垢堵塞。
系统适配性:根据压缩空气压力需求选择普通型(0.3-1.0MPa)或中高压型(≥1.2MPa)冷干机,避免超负荷运行。
四、应用场景与优势
工业场景:适用于气动工具、喷涂、电子制造等对压缩空气干燥度要求高的领域。
节能效果:通过热交换回收冷量,提升能源效率,降低运行成本。
稳定性:散热器确保制冷系统稳定运行,避免因散热不良导致的性能下降或故障。
